|
|||||||
一提起造林,從時間上人們***想到雨季和春季,從樹種上立馬***想到刺槐,側柏,黑松等。而在創新思維發展的今天,秋冬落葉后的冬季造林是一個好的季節:栽植簡單,成本較低。
樹種選擇上不能僅停留在生態造林上,而是以經濟林反哺生態林,這種經濟價值較高而且是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毛梾(車梁木)是當今造林的樹種。
以前我們報道過,毛梾移栽的好時間為秋冬落葉后,此時挑選樹干直且壯的一到二年生一 級毛梾苗,按照4000—5000株/畝的規格密植(可以讓樹干直立)。
樹干彎曲長勢較弱的二、三級苗保留30-50cm干高短截,對根部進行處理并做好保護措施,運至栽植地點后保護好根部,種植在事先挖好的樹穴內,填土深度比原栽植點深2-3cm,并搗實,將高出地面的毛梾枝貼地面剪平,并在其剪口處拍1-2cm土,這樣***完成了毛梾的整個栽植過程。第 二 年3月下旬毛梾開始生根發芽,雨季來臨前甚至整個生長季節須做好除草工作。
未澆一滴水的毛梾小苗,第 一 年在貧瘠的山坡上能長至40-60cm,根部長度卻能達到一米多長。當然這發達的根系與我們的技術處理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見毛梾在秋冬季造林是一個優佳的季節。
毛梾樹,又名車梁木,山茱萸科高大落葉喬木,壽命300多年。4-5年結果,15年后進入盛果期,盛果期達100多年。期間,一株毛梾樹可產果實100多公斤,故而有“一株毛梾樹,一畝油料田”的美譽。
一畝地產毛梾果實2000-10000斤,受益1萬-5萬元;其果實含油率高達41.8%,油可食用、醫用、藥用及化妝品用。
毛梾樹的價值除木本油和荒山造林外,它的用途還涉及園林綠化、生物質能源、木材等經濟價值。
在生態方面它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新型樹種,王會霞等探討了葉片的表面特征如絨毛、潤濕性、表面自由能色散分量對綠化植物葉片滯塵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樹種較大滯塵量差異顯著,物種間相差40倍以上,葉片表面絨毛的分布密度、形態、質地和類型都直接影響著顆粒物在葉片表面的滯留能力,葉片表面著生絨毛且滯塵能力較強的為懸鈴木、國槐、榆葉梅和毛梾,且葉片表面絨毛分布與滯塵能力呈顯著正相關。
毛梾葉片呈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正反兩面具有貼伏的柔毛,對空氣有毒氣體具有較強吸附能力,且能滯留空氣中包含PM2.5在內的懸浮顆粒,釋放大量氧氣、改善生態環境。
隨著霧霾的愈演愈烈,治霾、防霾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有關專家研究認為,若將毛梾用以城鎮綠化,借助毛梾葉片的吸附功能,可有效減緩霧霾程度,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由此可見,毛梾是秋冬造林的樹種,也是經濟林反哺生態林的典型樹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