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4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國家林業局啟動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綠化覆蓋率力爭到2020年達到30%。
會議確定,將分兩步走建成美麗宜居鄉村。到2025年,使人居環境接近或達到城市水平;到2035年,鄉村人居環境達到或優于城市水平,基本建成生態和諧、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生活富裕、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
據了解,根據***第 二 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全國行政村有63.5萬個,其中,平原區有24.2萬個,丘陵區19.7萬個,山區有19.6萬個。目前,國家林業局已啟動編制《全國鄉村綠化規劃(2018-2025年)》《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實施方案》,以行政村為單位,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的原則,從五方面發力,提高鄉村生態宜居水平,夯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態基礎。
一是加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統籌考慮鄉村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嚴格保護鄉村地形地貌、水體山體,嚴格保護庫塘、溝渠等具有歷史價值,仍能發揮作用的生產生活設施。
二是加快鄉村綠化美化建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筑牢“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生態基礎,建成四季有景、處處是景的美麗鄉村。鄉村綠化覆蓋率力爭到2020年達到30%,到2035年達到38%,到本世紀中葉達到43%。
三是提升鄉村林業發展質量。通過提高林木良種使用率、加強森林撫育經營、低產低效林改造等方式,提升鄉村森林質量,提高人居環境質量;通過改培大徑級用材林、珍貴樹種、經濟林及竹藤花卉等,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水平。
四是發展鄉村林業產業。深入推進林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區域優勢與特色,加快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加大無公害、綠色、有機林產品的供給,讓“葉子、果子變票子”,助力林業扶貧。
五是傳承發展森林文化。保護好民居風貌,傳承好當地文化習俗,營造環境優美、生態良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鄉村景觀,營造一種崇尚民族、守護民俗、回歸民間的文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