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12月17日下午,毛梾產業國家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山東萬路達園林科技有限公司參加了濟南市歷城區舉行的2020年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集中授牌儀式,李明花副總經理代表公司接受授牌并領取建站扶持資金。
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武傳軍、歷城區區委副書記孟帥等領導出席活動并為6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為11家(包含2019年5家)企事業單位發放市級建站扶持資金,并做重要講話:當前歷城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機遇期,獲 獎 單位要高度重視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加大科研力度,不斷提升站點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快干實干,保質保量甚至要超額完成院士專家工作站的目標任務,為加快建設“四個歷城”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東萬路達園林科技有限公司專家工作站介紹
(一)建站的背景
作為珍貴的多功能性鄉土樹種,毛梾并未被人所熟知,其研究也較為匱乏,截止目前,關于毛梾研究的文獻可數,據統計,國內20余篇、國外2篇,且***于毛梾資源分布及栽培技術方面,其它方面鮮有研究,其原因為科研機構研究較少,而企業科研實力有限,又加之研究是一項耗時費工見效慢的工作,故企業又不做。
目前毛梾研發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毛梾栽培技術及新品種選育等研究與示范有待加強;二是在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發展中,主要存在著產業基礎薄弱,缺乏成果轉化的條件和機制,產業化程度低,產業化技術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三是政府和產業界投入毛梾技術研究領域的資金量少,而且研究隊伍和設備條件有限,更為嚴重的是,絕大多數的研究成果先進度和成熟度低、實用性差,很難有企業投資接產,難以形成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知名產品。
組建專家工作站,對于加快毛梾產業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培養和聚集人才、提高產業科技核心競爭力;促進毛梾產業技術進步,建設現代毛梾產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 進站專家團隊基本情況
(三)專家站項目主要目標與內容
建立專家工作站,研究“鄉土樹種毛梾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和新品種良種選育與示范”,總體目標是:以鄉土樹種毛梾為研究對象,主要圍繞毛梾優品系、生態的發展目標,運用林木良種選育、資源定向培育、木材加工等領域的高新技術,針對毛梾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新品種良種選育、育種、集約栽培、綠色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環節,開展系統研究與工程化應用示范,研究、集成和完善相關科研成果,提高毛梾產業基地的生產效益;通過產、學、研對接合作,促進加工產品與技術產業化,實現毛梾加工產品與技術的標準化發展,全方面提升毛梾加工技術和產品在產業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從而建立完善我國毛梾產業體系,為實現毛梾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主要研究內容:收集保存利用毛梾優良種質資源,以選育新品種和觀賞價值較高的新品種為目標,以提高毛梾油產量和觀賞價值為核心,將生物技術、輻射育種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有機結合,選育出“增彩延綠”型觀賞品種和座果率高、果實緊湊且成熟期一致、豐產、含油率高的新品種,建立苗木繁育基地,建立高質量、低成本、規?;拿珬叿庇夹g體系。
研究總結毛梾景觀綠化栽培模式和高產栽培模式,以提高毛梾經營管理水平、提高毛梾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為核心,以提高毛梾單位面積產量、減少環境污染、節約水資源、挖掘毛梾增產潛力為目標,運用良種與良法相配套的栽培選育技術,通過選用良種、細致整地、選用壯苗、合理密植、施肥、澆水、修枝疏花疏果等集約經營措施,進一步挖掘品種單位面積的增產潛力,使毛梾種植水平和單產再上一個新臺階。主要研究內容:
其關鍵技術問題是:
目前,毛梾產業發展主要在種質資源分布研究、育苗技術創新與良種選育、豐產栽培等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面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該領域產業的發展需求,毛梾產業發展、技術集成與成果轉化存在以下問題:
(1) 良種選育落后、優良品種缺乏
截止目前,毛梾沒有嚴格細致的品種劃分,只有粗略的各地分類。如在山西當地人稱毛梾為黑椋子,按果實成熟期的不同,分為伏椋子(伏毛梾)和秋椋子(秋毛梾)兩個類型。伏毛梾在白露前后成熟,適宜山區種植;秋毛梾在秋分、寒露之間成熟,適宜零星栽植。
山東萬路達園林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對毛梾從觀賞型和油用型進行品種分類。觀賞型主要從速生、觀枝、觀葉等方面觀測選育,油用型主要朝著單株豐產型、含油量高型以及即豐產又含油量高型觀測選育,新品種、良種選育剛剛開始。
種質是影響坐果率的關鍵,毛梾單株大小年現象普遍,約占調查單株的58.9%;毛梾結果枝率和當年生枝條長度變異系數大,分別為39.2%和30.4%,變異幅度分別為10%~44%和58~142 cm,可作為毛梾高產單株的選優參考指標。毛梾單株含油量相差很大,一般在31.8%-41.3%之間。因此,選擇無大小年、單株豐產且含油量高的毛梾新品種良種是毛梾產業高速發展的前提。
目前良種選育的方法還是通過普查,基于形態特征,依據座果率,單株產量,種子含油量,抗病蟲和生產能力等系列指標進行篩選,尚未達到分子手段?,F在大部分造林所用的種子、苗木均非良種,良種推廣率低。
(2)無完整的毛梾種質資源庫
建立種質資源收集是林木改良的基礎工作與先行工作,廣泛收集種質資源,建成遺傳基礎廣的育種群體,做好基因資源的儲備,可為今后的長期改良工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并為毛梾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目前還無人或無單位全方面從種源、家系和無性系三個水平上收集、保存毛梾種質資源,也沒有建設毛梾種質資源測定區——通過對表型入選的繁殖材料按一定交配方式取得種子,或者以無性繁殖取得的材料建立試驗林,以評定所選材料遺傳品質,主要包括子代測定和無性系測定,選擇出優良家系或優良無性系,主要通過田間對比試驗,區分環境因子的影響大小,消除環境誤差,評定優樹的遺傳價值,找出優良的基因型。
(3)繁育手段落后,生產能力低
毛梾的繁殖技術包括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在有性繁殖方面,人們應用播種育苗繁育,一顆種子至多產生一株苗。在無性繁殖方面,人們對毛梾的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及根孽繁殖,以上手段都不能快速大量生產苗木。
***能保留母體全部信息,又可以大量的產出優樹的方法是組織培養,現在一些大學、研究院所、企業正在進行組織培養的技術攻關,尚未取得明顯進展。誰解決了這一問題,誰***占領了這座高地,***將推動毛梾產業在科學的軌道上迅猛發展。
(4)良種和栽培模式不配套,生產效益較低,集成創新亟待進一步加強
現有生產基地,良種和栽培模式不配套,生產效率相對較低。水肥是毛梾豐產的基礎條件,傳統毛梾生產區水肥供應方式僅靠自然生長,管理粗放,難以滿足毛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需要。毛梾苗木繁育、栽培模式和水肥供應體系很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技術集成,需要在工程化、機械化和現代化方面進一步提高和加強。
專家工作站組建成立之后,配備一支高學歷、高水平、生產實踐經驗豐富的毛梾專家團隊,主要解決以上四個方面的問題,建立產業技術體系,支撐毛梾產業發展,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規模型、專業化、標準化的毛梾產業轉變,提高產業的經營效益和經營水平。
(四)合作項目的先進性
1、本專家工作站的組建是我國毛梾產學研相結合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
毛梾產業作為近年來剛剛起步的鄉土樹種產業,面臨諸多問題,須有一個在市級省級層面、相對穩定的專家隊伍和支撐產業的專家工作站,研究集成產業關鍵技術,指導毛梾相關領域產業持續發展。組建本站,是順應我市科技創新發展的趨勢和毛梾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和產業升級的發展需求。
目前,由于我國科研成果推廣體系自身存在的缺陷,往往會造成一些科研成果與生產實踐應用脫節。企業和生產者對技術成果需求與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結合。因此,組建本站也是我市毛梾產、學、研緊密結合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通過科技投入和產、學、研聯動機制,培養和聚集毛梾產業研發高層次、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形成穩定專家研發隊伍,提高產業技術的研發能力和服務能力,形成產業發展的社會競爭力,孵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加工企業與現代化、規?;漠a業基地,從而有效解決我市我省毛梾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屏障,全方面提升相關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彌補企業規模較小,新產品研發能力薄弱,以及科研院所成果和技術轉讓渠道不通暢等。
2.本項目是推動我國毛梾產業技術標準化的標志
毛梾產業技術集成、標準化生產為目標,凝聚全省乃至全國科研、教學、企業、地方生產單位的專家、學者,針對制約毛梾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調整研發內容,開展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針對成果轉化的關鍵問題,研究、集成和組裝產業技術體系,研發毛梾生產、產品加工工藝的各類標準,進行標準化、規?;a;增強毛梾產業科技成果的創新能力,提高科技創新的質量,支撐和帶領我國現代毛梾產業的發展。
3.增強行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通過本項目整合的人才與資源優勢,以及良好的激勵與運作模式,通過原始創新、引進創新和集成創新等多種途徑,開發新技術、新模式和新產品,通過不同學科領域的交叉與融合,聯合協作,共同創新,提升毛梾產業核心競爭力。
4.是凝聚和培養我省乃至全國毛梾產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平臺
本項目不僅為我市我省從事毛梾產業領域研究的科研院所及高校提供了設施完善的成果轉化平臺和技術研發創新基地,促進科技人員投入科技成果的轉化,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提高科技對行業的貢獻力,而且可凝聚全國毛梾產業技術人才,加快我國毛梾產業領域復合型工程人才的培養,對于我國毛梾產業化發展和可持續運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5.有利于提高全社會對毛梾的認識
本項目毛梾樹種的研究和開發將上升到我省乃至國家戰略,聚集產學研方方面面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研發出毛梾新品種和新產品,定期舉辦培訓班、發布會等,擴大影響,有利于提高全社會對毛梾的認識
(五)工作站發展規劃與愿景
1. 發展規劃
爭取各級科協的大力支持,加強與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鄉土樹種毛梾的科研及開發力度。多方面爭取資源,擴大在毛梾生物質能源及生態造林、城鄉園林綠化和珍貴用材樹種方面的科研、技術創新、示范、開發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和建設規模,建立我國頭一個毛梾種質資源基因庫、苗木繁殖基地、生物質能原料試驗示范林,推動我市毛梾產業由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專家工作站,使毛梾開發的基礎設施得以完善,技術力量集中,逐漸成為學科齊全,研究檢測手段先進的毛梾研究機構及人才培養基地,通過與高校聯合培養毛梾技術人才,向社會提供高層次毛梾產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具體任務和發展方向如下:
(1).搞好毛梾品種選育工作,建設優良品種栽培示范基地。將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有機結合,通過群體改良與輪回選擇、品質改良、抗逆性改良,對毛梾優良品系和優良類型設計雜交組合,開展雜交育種,選育出觀賞價值高、穩定性強、含油率高、抗逆性好的優良品種。
(2).研發毛梾組培、微扦插等育苗新技術,為觀賞價值高和高含油的優良品種快速繁殖提供技術保障,也可為低產低效人工林改造提供接穗。以實現高質量、低成本、標準化、規?;拿珬叿庇繕舜龠M繁育技術的成熟與進步。
(3).開展毛梾高產栽培模式研究與示范:進行技術集成和技術體系研制,將毛梾觀賞價值高、高產、穩產、節水的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進行推廣,使毛梾栽培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實現高產目標,為當地加工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
(4).創新栽培的新成果和新技術:以產業技術和產品為目標,通過基地示范和產品中試生產線建設,完善技術和產品工程化生產技術和工藝, 加快成果推廣應用,促進產業升級,提高整個產業的技術水平。
(5)開展毛梾資源調查、收集、保護與分析,建立基因庫,進行毛梾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與新種質資源創新,毛梾種質資源庫300份以上。
2.發展愿景
近年來,毛梾逐漸發展成為山東省林業優勢戰略性產業之一,但是由于毛梾研究的匱乏嚴重制約了毛梾產業的發展,組建專家工作站,有利于解決毛梾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強化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環節,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工程化水平,促進我國毛梾產業技術集成與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以及產業可持續發展,培養和聚集高層次人才、提高毛梾產業科技核心競爭力;對于山區農民的***扶貧、改善環境和毛梾產業化開發以及循環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歷史意義。
專家工作站將圍繞市級和省級社會發展需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與開發,促進毛梾產業及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引進、培養和穩定一批***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及學術帶頭人,建立一支科研實力強、結構合理的研究開發隊伍,使之成為承擔省級重大科研任務的重要力量,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成果,實現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支撐和帶領我國現代毛梾產業的發展。針對我國毛梾產業發展中的全局性、區域性關鍵技術問題,以及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創造較好的科研環境和實驗條件,實現毛梾新品種選育研究、繁育、經營、產品加工、推廣、營銷服務、貿易于一體的經營模式,從而形成規?;奶厣a業。
該專家工作站的建立一定會使毛梾開發的基礎設施得以更加完善,技術力量更加集中,該工作站將逐漸成為學科齊全、研究檢測手段先進的毛梾產業研究機構及人才培養基地,通過與高校聯合培養毛梾專業技術人才,向社會提供高層次毛梾產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進而組建省級工程技術中 心和***工程技術中 心,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成為全國毛梾研發的帶頭人和開拓者。
|